» 關于Maus的一些有趣細節(jié)
我們先來看看Maus要怎么更換一組負重輪。



就如你看到的那樣,你需要把重達188噸的整車抬起來
所以不要指望區(qū)區(qū)一個修理箱和車組那6個逗比能完成修理懸掛系統(tǒng)這樣的超級工程。

克虜伯工廠的三號車體,和之前的一號二號車體區(qū)別不大。
OK,最最德味的來了。
克虜伯當時的做法是把整個180mm厚的側裝甲板的下部磨掉了4.5噸重的鋼,直到磨到100mm的厚度。

當然,其他可能的實現(xiàn)方法也有,包括100mm+80mm的方案,但是是用螺栓或鉚接的固定連接方式;或是兩塊裝甲板中間間隔30mm

特別感謝波爾舍博士的設計,還有克虜伯的技術人員,為了堅持達到最好的防彈性能,寧愿不計浪費的生生磨掉已經(jīng)加工完成的大尺寸裝甲鋼
還要感謝偏執(zhí)的元首,專坑好基友的波爾舍博士,為好基友奉獻一切的施佩爾,武器局和坦克委員會的官僚們,還有以克虜伯、保時捷、西門子、奔馳等等為代表的廣大軍工戰(zhàn)線上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 沒有你們就無法開啟各種正常人難以理解的技能點,就無法完成這種坦克的建造!
網(wǎng)友評論2013-08-07 11:34
敢吃我一發(fā)152嗎?
網(wǎng)友評論2013-08-07 11:35
兀那老鼠,吃我203啦
網(wǎng)友評論2013-08-07 11:51
H.E對MAUS那種裝甲完全沒用的,加個柵欄或者反應裝甲,HEAT也是無視。更不用說HESH那種逗比。
不過今天的脫穿打MAUS那就是切黃油了。 
網(wǎng)友評論2013-08-07 11:55
我便不知道德系的交錯負重輪到底有什么實戰(zhàn)意義。
網(wǎng)友評論2013-08-07 12:02
Reply Post by dartheven (2013-08-07 11:55):
我便不知道德系的交錯負重輪到底有什么實戰(zhàn)意義。
減小壓強,提高行駛平穩(wěn)性,有利于一定速度下的行進射擊,變相增加側面防護。
除了修理和裝配,其他都是優(yōu)點。
沒有交錯負重輪,那樣的德味是不地道的。

網(wǎng)友評論2013-08-07 12:04
元首怎么就不想著配一根粗一點的管子,直接上17CM那根 我大德系就翻身了!
網(wǎng)友評論2013-08-07 12:10
Reply Post by stevenghost (2013-08-07 12:04):
元首怎么就不想著配一根粗一點的管子,直接上17CM那根 我大德系就翻身了!
17cm也敢叫粗?你去看看P1000。
網(wǎng)友評論2013-08-07 12:20
求元首加強老鼠臉皮褲襠 天天擺姿勢真蛋疼
網(wǎng)友評論2013-08-07 12:30
有個問題,不是說多層復合裝甲防彈性能比均質(zhì)鋼要好么,那么為什么不用兩層疊一起呢
網(wǎng)友評論2013-08-07 12:30
千辛萬苦軋出來的180mm鋼板再磨掉下面的80mm! 這是何等的草泥馬!
我直接拿虎式的100mm鋼板和4號G型的80mm鋼板用螺栓+電焊合起來防彈效果也差不了多少。時間不知道要節(jié)約多少
網(wǎng)友評論2013-08-07 15:18
Reply Post by luanjinxun (2013-08-07 12:30):
有個問題,不是說多層復合裝甲防彈性能比均質(zhì)鋼要好么,那么為什么不用兩層疊一起呢
你說的是間隙裝甲對HEAT射流的防護效果嗎?兩塊裝甲鋼鉚接或者焊接在一起只是單純增加厚度而已。二戰(zhàn)坦克的主要彈種還是被帽穿甲彈和H.E.
復合裝甲那是冷戰(zhàn)才開始出現(xiàn)的大規(guī)模研究和裝備了。比如T-64。
網(wǎng)友評論2013-08-08 11:48
Reply Post by 琪露諾 (2013-08-07 12:30):
千辛萬苦軋出來的180mm鋼板再磨掉下面的80mm! 這是何等的草泥馬!
我直接拿虎式的100mm鋼板和4號G型的80mm鋼板用螺栓+電焊合起來防彈效果也差不了多少。時間不知道要節(jié)約多少
這么做就不是德國佬了啊
網(wǎng)友評論2013-08-08 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