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2013-08-06 19:57
» 唐世平:公知、社會科學和國家治理 ——兼論中國需要什么樣的公知?
不知何時何故,“公知”在當今中國的話語體系里已悄然成了一個貶義詞。如此一來,是否所有的知識分子都只要生活在象牙塔和書齋里?然而,知識分子都有“忍不住的關懷”(請允許作者剽竊一下楊奎松先生的絕好書名)。因此,“公知”必定會存在。
事實上,“公知”也必須存在。無論公知們?nèi)绾蜗嗷ス艉椭櫫R,永遠比沒有“公知”強。因為一個沒有“公知”的社會一定是一個已經(jīng)令所有人絕望的社會:連知識分子都不再有對社會的大關懷,或者說是壓制自己的這種關懷,這個社會就一定心脈已斷。
但是,我們確實也需要對中國目前的公知提出更高的要求!肮眰儾荒軆H僅停留在相互攻擊的水平上,他們的討論必須有一定的科學證據(jù)和理論的支持,而不能僅僅因為立場而場。甚至,盡管大方向肯定重要,公知也不能停留在提出社會應該有的大方向(“左”還是“右)”的水平上。中國今天面臨的問題不能光靠“把握大方向”解決,因為即便大方向是對的,也不能保證善治和良政的出現(xiàn)和穩(wěn)定。正確的大方向只是善治和良政在中國扎根成長的必要而并非是充分條件。善治和良政的扎根成長需要的是具體的制度體系的支撐。套用一個俗語:“成敗都在細節(jié)”。那么,中國需要什么樣的公知?
中國目前的公知大概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媒體人士。這類人士通常都讀過不少歷史,也見過很多世面。第二類是文史哲和法學學者出生的公知。這些人士在某些領域的鉆研超過第一類人士。第三類是基于社會科學的公知。也就是說,這一類人首先是好的社會科學家,做出過出色的社會科學研究,然后才是公知。一個直覺的判斷是,中國目前的公知主要是前兩類。而我認為,中國目前最缺的公知是第三類公知,即,基于好的社會科學的公知。
對于人類社會來說,社會科學的首要,甚至是唯一職責,是為制度設計和變遷準備知識基礎。任何一個國家要想有相對好的治理,都必須有發(fā)達的社會科學。西方近現(xiàn)代的崛起背后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是因為西方率先發(fā)展了社會科學,并且在很多制度設計上運用了社會科學所生產(chǎn)的知識:“堅船利炮”背后是一個相對好的制度體系。因此,如果我們希望善治和良政在中國扎根成長,每一個好的中國社會科學家都應該試圖把自己的知識傳播到公共領域,并且試圖影響社會和國家的制度和政策進程。畢竟,這關系到我們每一個人的福利。因此,每一個社會科學家,特別是好的社會科學家,都應該是公知。
為什么中國目前最缺的公知是第三類公知呢?我猜大概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長期以來,中國基本上沒有社會科學,更談不上好的社會科學。新中國成立后,我們對社會科學的基本理解和態(tài)度都緊跟蘇聯(lián),認為社會科學就是研究和傳授具體的國家管理技巧(比如,政府如何定價,如何調(diào)配物資),甚至直接就是意識形態(tài)的宣傳工作。1952年之后,特別是在“反右”和“文革”后,社會科學在中國基本消失,直到改革開放后才逐漸恢復。因為這段慘痛歷史,我們大部分的知識分子(包括自然科學家)以及國家領導人都沒有受過社會科學的基本訓練,對社會科學,特別是什么是好的社會科學,缺乏基本的了解。
我們現(xiàn)在的許多話語都凸顯我們對社會科學缺乏基本的了解。比如,社會科學通常都被和“文史哲”和“法學”一起,叫做“文科”,而大部分家長和學生認為文科都是相對比較笨的學生才學的東西。殊不知,社會科學與“文史哲”和法(理)學有根本意義上的區(qū)別。又比如,絕大部分人甚至還都認為“哲學”指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而不知道在很多時候,哲學不僅不能指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而且還阻礙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進步。再比如,政治學仍舊被放在“法學”大類之下,而大部分領導人還認為經(jīng)濟學才是最重要的社會科學。最后,在許多人看來,社會科學不外乎或最多就是“以史為鑒”。
而事實上,社會科學使用接近自然科學的方法,在基于系統(tǒng)性證據(jù)的基礎上,研究所有社會事實(因此,不僅僅是歷史)背后的因果關系。因此,從根本上來說,社會科學更接近自然科學,而不是歷史學,更不是哲學、法理學或者是意識形態(tài)。
更具體地說,社會科學遵循下面的一個基本特性。社會科學的研究者在確立一個真實的社會事實后,都會問一個“為什么會是這樣,而不是那樣?”的問題。而對這個“為什么”的問題,社會科學的回答方式是:什么樣的因素(包括時空情境)、加上什么樣的機制、經(jīng)歷了大致的什么樣的過程導致了一個特定的(發(fā)生了的或沒有發(fā)生的)社會事實。只要不滿足于這基本的要求的東西,都不是社會科學,至少不是好的社會科學。
其次,盡管30多年的改革開放使中國的社會科學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但是,今天的中國,好的社會科學還是非常少的,離滿足國家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還是有很大的距離。今天的中國,最吸引大家眼球的是:空洞的呼吁、沒有理論依據(jù)的預測、沒有理論依據(jù)的批評、借古諷今的歷史故事、似是而非的,沒有好的理論和實證依據(jù)的政策建議,或者干脆就是純粹的意識形態(tài)。而這些都不是好的社會科學。更可怕的是,如今的社科基金、教育部基金都還在大力支持許多只能產(chǎn)生垃圾的所謂研究項目。這些所謂的研究或是一味的歌功頌德,緊跟主流意識形態(tài),或者是一味的道德呼吁,全然不可能貢獻任何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實際問題的真正知識。
最后,也有不少中國的社會科學家似乎只滿足于發(fā)表一些SSCI或者權威期刊文章,而幾乎不關心他們所產(chǎn)生的文章是否能夠真正促進人民的福利。加上公知已經(jīng)成為了貶義詞,許多社會科學家也就缺乏成為公知的動力。
中國目前缺乏第三類公知的后果之一是,絕大部分公知都只是批評既有的社會事實。批評固然重要,但批評并不能替代有可行性的解決方案。但現(xiàn)實是,要想解決中國面臨的諸多問題,我們不僅需要批評,還更需要具體的解決方案。中國迫切需要社會科學家出生的公知。每一個中國的社會科學家,特別是好的社會科學家都應該是公知,因為他們應該擁有“忍不住的關懷”。
最后,那些已經(jīng)成為公知,特別是有一定影響力的公知,也需要學習更多的社會科學。我們的公知不能永遠只是停留在品味歷史和長呼短嘆的水平上。
題外話:
這哥們的履歷很有意思,分子生物讀到博士之后去搞國際政治。。
網(wǎng)友評論 2013-08-06 20:08
中國需要公知,但知識分子應該著眼未來,在自己的領域里說兩句就被網(wǎng)輿推為公知其實是件搞笑的事,只能說明網(wǎng)民渴望社會進步的熱情是值得贊許的,那些默許被推為公知的人也盡了自己的力,更值得贊許的是因為他們勇于挑起自己應付出的責任,當然沒有象上帝那樣十全十美確實讓人失望。
網(wǎng)友評論 2013-08-06 20:09
Reply Post by kisstea (2013-08-06 20:08):
中國需要公知,但知識分子應該著眼未來,在自己的領域里說兩句就被網(wǎng)輿推為公知其實是件搞笑的事,只能說明網(wǎng)民渴望社會進步的熱情是值得贊許的,那些默許被推為公知的人也盡了自己的力,更值得贊許的是因為他們勇.......
有這么理想化就好了
網(wǎng)友評論 2013-08-06 20:10
中國不需要公知
需要把發(fā)揮人大和政協(xié)的作用
網(wǎng)友評論 2013-08-06 20:12
放著他們隨便鬧好了,不是都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不然教科書上的馬鄧毛又算哪門子的公知
網(wǎng)友評論 2013-08-06 20:13
中國需要知識分子,不需要什么公知。
網(wǎng)友評論 2013-08-06 20:13
Reply Post by kisstea (2013-08-06 20:08):
中國需要公知,但知識分子應該著眼未來,在自己的領域里說兩句就被網(wǎng)輿推為公知其實是件搞笑的事,只能說明網(wǎng)民渴望社會進步的熱情是值得贊許的,那些默許被推為公知的人也盡了自己的力,更值得贊許的是因為他們勇于挑起自己應付出的責任,當然沒有象上帝那樣十全十美確實讓人失望。
在自己未知領域說得不要太多。就專業(yè)領域來說,都還有N多人學得不精透的呢,現(xiàn)在是一條狗汪兩聲都能引起注意的時代,不自省而求名求關注無非是在自毀這個言論逐漸開放的時代,反正最后都是誰說的話最好也別信。
網(wǎng)友評論 2013-08-06 20:14
毛主席說過: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鄧小平要走群眾路線。
江澤民:我們要在全黨形成堅決相信群眾,緊緊依靠群眾,一切以人民群眾的利益為重,事事向人民負責,老老實實向人民群眾學習的良好風尚。
溫家寶:群眾滿意不滿意是衡量政府工作唯一標準
李克強26日在北京談及政務公開時強調(diào),政府要向群眾“說真話、交實底”。
微民 網(wǎng):都是些愚昧無知的刁民~~!
網(wǎng)友評論 2013-08-06 20:15
洗洗睡了
現(xiàn)在是個沒有公知,只有大V的時代
網(wǎng)友評論 2013-08-06 20:16
說來說去就還是這個問題——自帶干貨永遠比屁股坐在哪里更重要
網(wǎng)友評論 2013-08-06 20:17
哎,無非是應為大家都覺得社科容易看懂,然后普通人自己嘴炮也很開心而已。自然科學么……別人簡直以為你在講笑話
網(wǎng)友評論 2013-08-06 20:18
社會工作者跟社會科學有關系沒
反正社工這專業(yè)在社會上地位不咋地
網(wǎng)友評論 2013-08-06 20:18
“公知是有益處的,公知的名聲都是被人搞臭的”這樣?
網(wǎng)友評論 2013-08-06 20:21
看網(wǎng)上那些論調(diào)的話,中國不需要公知,而是需要陳勝吳廣,然后某些人躲背后當劉邦
網(wǎng)友評論 2013-08-06 20:21
針對很多”公知“,個人覺得丫們?nèi)绻辉熘{,觀點不同還能討論,但實在太多太多的隨便網(wǎng)上撿張圖就開始胡扯把人逼的實在想躲的他們遠遠的。
比如碰見下圖這種的實在是無語的厲害。。。
網(wǎng)友評論 2013-08-06 20:21
Reply to Reply Post by hcxk_yt (2013-08-06 20:13)
這也是公知的可悲之處,喜歡挑人喜歡的話說或挑人不喜歡的話說逗人開心生氣都不算公知,公知必須慎獨,客觀而不是簡單傳遞自己的觀點,這點現(xiàn)代人真的很難做到,基本沒時間啊,都是快餐信息接收,快餐消化,連咀嚼的時間都沒有啊。
網(wǎng)友評論 2013-08-06 20:24
Reply Post by kamiyama (2013-08-06 20:18):
“公知是有益處的,公知的名聲都是被人搞臭的”這樣?
有一部分是自己豬隊友搞臭的,一部分是被污名化,但現(xiàn)在無論如何都比某個時期知識分子全體追求功名利祿萬馬齊喑要強多了。
網(wǎng)友評論 2013-08-06 20:26
主要是,無論何等缺少常識和知識的廢物,一旦套上人文關懷的外衣就顯得高端大氣有深度了,當中國公知又不要系統(tǒng)的知識和客觀的視點,只要擺個像模像樣的姿勢就無敵了
"我們憂國憂民!"
我家的狗學會這些姿勢真不是太難……
網(wǎng)友評論 2013-08-06 20:28
倒是很少見到學理科的公知。
網(wǎng)友評論 2013-08-06 20:28
需要不收五毛的公知~
下一頁(2)
LOL 羅輯思維 全國人大代表 真三搞笑視頻 柳巖